宇宙中的恒星分类是一种以颜色、温度和明度方式将恒星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它是由法国882年的天文学家Harlan J. Smith首先提出的,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宇宙恒星分类系统之一。
恒星分类按照恒星的颜色和温度来进行系统的分类,它的系统不涉及频谱和质量等因素,而是根据恒星在宇宙中的外观,以调整和科学的方式分类。在恒星分类系统中,共有7个不同类别,从最热白色恒星(O类)到最冷暗淡恒星(M类),囊括了恒星所有色调,以全量程九级系统构成,类别O、B、A、F、G、K、M,每类又进一步划分为子类。
其中,类别O、B、A、F、G、K、M的详细分类如下:
O类——大小为18SUN、温度为25000K—40000K、颜色呈紫色或蓝色。
B类——大小为2.1—16SUN、温度为10000K-25000K 、颜色呈紫蓝色,有的看上去甚至有不同的绿色。
A类——大小为1.5—2.1SUN、温度为7500K-10000K 、颜色呈淡蓝绿色或白色
F类——大小为1.2— 1.5SUN、温度为6000K-7500K 、颜色呈白色或淡黄色,有的甚至有橙色及红色。
G类——大小为0.8— 1.2SUN、温度为5000K-6000K 、颜色呈淡黄色。
K类——大小为0.45— 0.8SUN、温度为3500K-5000K 、颜色呈橙色。
M类——大小小于 0.45SUN、温度为3000K—3500K 、颜色呈红色。
以上七个类别构成了恒星分类系统,每一个类别都有其特点,也都与它所位于的宇宙联系在一起。
每一类恒星都有其独特的光源,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大小和光度等不同的特性,所有这些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宇宙中明亮的景象;它们在把光线照射到行星表面时,也会照亮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恒星分类系统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区分恒星的类型,它的分类方式和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恒星的统筹效率,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中的恒星,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宇宙的神奇美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