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是否应该称冥王星为宇宙中的行星,仍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虽然冥王星被列为行星长达76年之久,但是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推出了新的天文定义,决定将冥王星重新分类为“矮行星”,而非“行星”。
那么,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冥王星呢?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冥王星曾经被视为行星,而且永久保存在我们的天文图书馆中。事实上,冥王星是20世纪最早被发现的太阳系外天体之一,它在1930年由美国佛蒙特州洛厄尔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克莱门特·沃尔夫和贝茨·博尔顿发现。由于当时出现了一种新型望远镜,允许天文学家更容易地观察小型和远古的天体,于是随着对太阳系的探索而逐渐找到了冥王星。
从球体特征来看,冥王星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行星或者一颗彗星,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比其他的行星远得多。冥王星的卫星也很小,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质量来凝结成更大的天体。然而,冥王星具有行星所应有的完整性和形状,因此很难否认冥王星的地位。
其次,从新天文学角度来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要比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更加深入和广泛。若只从太阳系内来看,冥王星在形态上的特点和其他行星有所不同,它也没有像其他行星那样影响着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相比之下,冥王星与另一个被称为“凯伊珀带天体”的一群天体有着很高的相似度。
凯伊珀带是在冥王星之外发现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环,它是一个巨大的冰块、碎片和岩石的圆盘,这些天体大小相仿、位置固定,数量很大。众所周知,一些大的天体被当做矮行星公认的原因是在它们周围的天体数量也非常多。当考虑到它共享位置与凯伊珀带内其他天体的时候,对于它是否被纳入到行星的定义中,要做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还是有争议的。
但是,至少冥王星的第五个卫星吕剑星(Hydra)变化多端的表面上并没有出现稳定的撞击坑,与其他天体相比它也很大。这证明了它可能是由于自身太小,或者它在过去数十亿年里受到过大量的外星陨石撞击,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累积大型的撞击坑。
综上所述,尽管人们已经做出了对冥王星的新定义,但对于冥王星是否应该被认为是一个行星还是矮行星的争论仍在继续。虽然冥王星并不具备一些其他行星拥有的特点和我们认为行星应该具有的特征,但是由于其球体形态和完整性,事实上证明了冥王星在太阳系内和凯伊珀带中是非常独特和有价值的天体。可能通过对它的深入研究和观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