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外拓展,在深空探索中曝露于宇宙辐射的风险也逐渐增大。而在这些强大的辐射环境中,仍然有一些生物能够存活,甚至能够繁衍生息,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现时间非常早,远早于现代针对辐射的防御机制的形成。这也意味着,一些早期的生命很有可能已经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地球所固有的辐射环境。比如说,一些高温、高压、极低氧等极端环境下的生命体,具有能够抗辐射的特性。他们需要对抗更强烈的自然灾害比如暴风、火山喷发,而辐射胁迫只是其中一个问题而已。
其次,应该注意到在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的生存方式相对独立。透过进化的神奇过程,有些生物可以不依靠强氧化的循环系统来提供能量,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其他化学能循环或者是相互感应的共生关系获取能量。大多数生物的DNA编码方式也较为类似,这也导致了大多数生物的DNA结构相对脆弱,难以抵御强烈的辐射损伤。而一些重要的基因也可以在进化过程中失去或者产生复制同义的变异。导致部分有较高复制率的菌株在辐射下的生存几率相对较高。
最后,我们要理解,在大多数生物体内,都会自然产生一部分的放射性同位素,部分的新陈代谢产物需要通过放射性衰变降解排除。这也就导致了大多数生物都有一些内在的抗辐射机制,比如穿透荧光蛋白(GFP)产生的光可以增加细胞内膜的自然修复速度,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在整个宇宙中的高辐射环境中,又有非常奇特的生命体——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种芽胞形成菌,通过发射芽胞进行繁殖。其茁壮成长的难以置信不止因为其降解能力强,同时又因其在高剂量辐射下仍能生存下来且完好无损。
细菌会因为适应出来的防御机制可以将DNA中的损伤部分或整体自我修复。而放线菌则可以通过纪律严密的分泌和吞噬策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生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放线菌本身生长处于土壤表层,会被宇宙射线产生的中子打到,但是为什么其却具有如此强大的防线?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篮球大小的地球蜘蛛(5000光年以外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氮硝化细菌属的生物能够在剧烈的辐射胁迫下存活,这其中的秘密或许正由此的微小改变开始了解吧。
总的来说,虽然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人类仍然无法完全模仿这些具有抗辐射特性的生物,但是这些生物为人类在宇宙探索中遭遇辐射灾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以最好的方法保护我们的宇宙生态和人类社会。
评论